生活中的物理论文

2024年02月20日 阅读 (79)
  • 豫楚武陂按语:
  • 论文《理论经济物理学——推荐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领域》
  •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04期|152-167|共16页
  • 作者 何祚庥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北京100190
  • 何祚庥介绍: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代表作《从元气说到粒子物理》、中国科学院院士
  • 何祚庥(xiū),1927年8月24日出生于上海,原籍安徽望江,祖籍江苏省扬州市,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马列理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 何祚庥于1951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理论教育处担任干事;1956年进入中国核工业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苏联莫斯科核子研究所进行学习和研究;1960年回国并参与氢弹的轻核理论组,担任共产党总支部委员,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机部九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何祚庥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也是中国夸克模型课题组的主要研究人员。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

论文摘要

当代物理学的研究正在扩充自己的研究领域,向以处理“大数据”的复杂性问题进军。

在社会经济学领域中,关键是要找出“着手点”构造一个能分析、处理“大数据”的经济模型。当代的经济学中有两大类模型:以边际效用理论为核心的古典经济学模型和以劳动创造价值论为核心理论的马克思经济学模型。

本文讨论和比较了这两大类模型最初的出发点和发展的主要线索,指出古典经济学一个重大发展将科技进步引入经济学的研究,提出“全要素生产率”这一可以观测的,衡量社会总投入的总产生的生产率指标。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仍沿用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要素。根据资本论中马克思的论述,较深入分析了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论的客观依据和对价值的实体来源的判定,指出为得到“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这一公式,在马克思的推导中隐含着“价值等于使用价值”这一假定,在发展极慢的社会中是恰当的,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显然不能成立。

作者还分析了由供需平衡决定的商品价格和数量中,古典经济学的最简单的两条直线相交的平衡解,只讨论了边际效应的影响。而事实是,在最简单的直线近似上,确定平衡解的应该有4个参数:由两个斜率刻划边际效用,和由两直线分别在纵轴和横轴上的截距,由此平衡的商品价格中必然会将成本和有限市场需求量包含进来,而市场价格是由劳动×科技来决定的。由此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就以新的方式修改了古典经济学关于供需的一般均衡论的分析。本文的这些结果可以看作是对著名的当代古典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2012年呼吁两大经济学派“折中”的一个具体的回应。

附录一

如此荒诞:评何祚庥院士的政治经济学“创新”

同样的物理学专业背景,同样赞叹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样对经济问题发言,但爱因斯坦从变化中把握了不变――失业、贫困、战争,看出科技的发展并不能治愈资本主义的痼疾,这一认识简直可以比肩马克思了,而何老却被变化冲昏了头脑,以为剩余价值会随着科技发展而消失,从而使痼疾自动灰飞烟灭。伟大和平庸的巨大落差,是可以溢出专业壁垒的。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一切科学理论一样,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有何祚庥院士愿意跨界加入政治经济学创新队伍,本是件不亦乐乎的好事。但是,不是所有与经典理论不同的说法都能称为“创新”。事实上,一定会有相当部分新说法最终都要被实践或逻辑证明为谬误。很遗憾,通读了一文,不客气地说,文中观点连谬误都称不上,只是些无视常识的笑话。

一、cpu 成本不能用劳动价值论解释?

何院士说:“cpu成本每18个月即下降一半的摩尔定律……仅用劳动价值论将完全无法作出解释。”但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历史上,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导致商品价值量大幅下降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金属铝刚进入人类社会的时候是非常贵重的,据说拿破仑宴客时,自己用铝餐具而宾客用银餐具,以示尊卑有别。而现在,铝早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贱金属”了。铝的价值变化能解释,怎么碰到cpu的价值就“完全无法作出解释”了?在这里,与其说何院士发现了一种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不如说他发明了一种新的“何氏逻辑”。

二、技术进步会导致剩余价值归零?

科技进步之快,使人们日常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的确容易让人眼花缭乱找不着北。

但经济学不是科技学,科技作用于经济,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比如过去需100人做的事情,现在可能1人就能完成。变化幅度虽大,在经济学角度看仍属量变。如果劳动价值论能解释从100人减到99人的科技进步,就同样能解释减到1人的进步。搞理论,就是善于从变化中把握不变的东西,因为不变的东西才有可能揭示本质。在这里,懂经济的人看到的是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都改变不了商品是劳动产品这一本质属性。万变不离其宗,抓住宗,才不会被事物表面的变化所迷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这一规定性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与劳动不同,有些范畴属于历史范畴,如价值和剩余价值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会不断提高,最终会导致生产关系的革命,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等范畴都会消失,成为历史遗迹。

但是,虽然单位产品凝结的人类劳动量会不断减少,却永远不可能等于零,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仍然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成果。只要这个根本属性不变,创造新产品的活劳动就永远不可能消失,只不过那时的劳动已经从人们的谋生手段变成了第一需要。但何院士说:“在当前,虽然制造机器人要投入一定的活劳动,但未来将完全可以做到由机器人来生产机器人;也就是在发展的未来,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将等于零。”在何老描绘的愿景里,未来社会不再需要活劳动,所有产品都像现成的馅饼那样从天上往下掉。我们只能说,这不是一个正常人能够当真的奇思妙想。

三、使用价值=价值?

何院士最关键的“创新”是不经论证地给出一个公式:

效用≡使用价值=社会平均必要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科技效率因子×市场效率因子

有点政治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使用价值的单位是衡量实物所用的单位,如吨、米、件、个等,价值的单位就是时间单位,如天、小时等。在不同性质的量之间划等号,是物理学的初学者都不容易犯的低级错误。当然,何院士会说,他所说的使用价值(效用)和价值一样都用社会平均简单必要劳动来度量,可是那将会出现类似一只杯子的效用等于若干小时的笑话。事实上,马克思说不同性质的使用价值之间不可比较,是具有铁一般的逻辑力量的。西方经济学尽管很牵强地坚持不同效用之间可比较,但也不敢荒谬到用时间度量效用的程度。

此外,公式中的两个因子如何量化,何院士没说。为什么只加这两个因子而没加其他因子,还是没有说明。不需论证,拍拍脑袋就能搞“创新”?

四、葡萄酒困惑=转形难题?

何院士说:“在劳动价值论发展的历史上,最为常见的批评,即所谓‘葡萄酒困惑’。一箱葡萄酒在贮藏了几十年后,其香味、口味都大为改善,售价也就猛增几倍,甚而几十倍。但在几十年的储存期间所添加的劳动,却完全是零!那么,这箱葡萄酒提升的‘价值’从何而来?这就是在劳动价值论里长期争论达百年之久的所谓价值‘转形’难题”,这里明显是张冠李戴,转形问题说的是从单一部门分析转向多部门分析时,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与“葡萄酒困惑”完全是两码事。连基本常识都没整明白,“创新”就是添乱。

五、未来社会=永动机?

由于何院士认为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将等于零,所以未来社会的生产不再需要活劳动参与,社会总产品恒等于前人传承下来的“死劳动×效率”。由于这些产品都是前人的劳动,后代子孙没有理由据为私有,于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自动实现了!这就是说,共产主义实际上是一架不需要添加活劳动的生产永动机。我们知道,永动机设想是早已被现代物理学理论彻底否定了的,现在一位物理学家居然把共产主义想像成一架将来一定会实现的永动机,实在不可思议。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庸俗化的观点我们见过不少,但敢这么荒诞化的,何老真是创下了新高度。

六、一点多余的话

上面的评论看似有点尖刻,但丝毫没有专业霸权主义的意思,不是说非经济学专业出身的学者就不能跨界就经济问题指指点点。事实上,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免不了要遭遇经济问题,从中形成一些自己的观点、看法实在太正常了。有些非经济学专业的大师对经济问题的见解也是十分深刻的,比如与何老一样是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

1938年10月,美国正在筹备举办世界展览会,为了使来年的世界展览会更有纪念意义,人们想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主意:把一些纪念品装入一个坚固的箱子,埋在地下,规定五千年后(即公元6939年)的后代子孙才能打开。在这些纪念品中,有爱因斯坦写的《给五千年后子孙的信》: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器的力量横渡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讯息。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的才智和品格,较之那些对社会产生真正价值的少数人的才智和品格来,是无比地低下。

“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同样的物理学专业背景,同样赞叹科技的飞速发展,同样对经济问题发言,但爱因斯坦从变化中把握了不变――失业、贫困、战争,看出科技的发展并不能治愈资本主义的痼疾,这一认识简直可以比肩马克思了,而何老却被变化冲昏了头脑,以为剩余价值会随着科技发展而消失,从而使痼疾自动灰飞烟灭。

伟大和平庸的巨大落差,是可以溢出专业壁垒的。

附录二

清华大学物理学网以往学术活动——

将科技进步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物理学的尝试

报告题目:将科技进步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物理学的尝试

报 告 人:何祚庥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报告时间:3月13日15:30

报告地点:理科楼郑裕彤大讲堂

报告摘要:我们现在正走向以处理“大数据”的复杂性问题的现代科学时代。在经济物理学中,如何找出“着手点”,构造一个能分析和处理“大数据”的经济模型,是经济物理学的关键。当代经济学已有两大类模型:新古典主义经济模型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模型。在本讲座中,何祚庥院士将介绍马克思是怎样从劳动价值论建立经济模型,怎样从劳动价值论“也”导出古典经济学里最常用的基本公式:

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

他将着重介绍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将“科技进步”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建立新的基本公式,

ws=wjn和ws=wjn= ms+c+v。

他将讨论其正确性和科学性。最后他将对这一新的理论进行展望,指出经济学家和物理学在这一领域如何发挥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录三:

保罗·萨缪尔森介绍: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1915年5月15日-2009年12月13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萨缪尔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也融合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neoclassical synthesis)。 1970年,55岁的萨缪尔森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2009年12月13日,在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例如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学》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中国落地生根。

建言中国:萨缪尔森于2008年11月撰文并在他去世后、于2009年1月在《中欧商业评论》发表,该文被一些评论者称为他的"中国遗嘱"。文章称,到2050年,十几亿中国人将会创造全球最高的年度总计实际国民生产净值。他建议:中国将来应该以奉行"适度中间路线"的经济体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中间路线是将深受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等自由论者所钟爱的不受管制的自由放任体制排除在外的。

他指出,纯粹的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自我监管。它始终会造成不平等性的加剧和宏观经济波动的不稳定性。中间路线要求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民主监管。虽然理性监管永远无法做到完美,但它是一个优于其它的目标。

并且,他向美国读者指出,中国未来的成功可能会受到美国爱国人士的欢迎。经济绝对不是零和博弈。瑞士财富的增多未必会以美国财富的减少为代价。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将数学引进了经济学

1931年,保罗·萨缪尔森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此时的经济学发展,"还只是文字的经济学。"

1936年,出任英国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这部划时代作品的影响下,许多经济学者对凯恩斯学说大感兴趣,萨缪尔森的导师就是其中一个。

在他的导师的指引下,萨缪尔森26岁取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经济理论操作的重要性》获哈佛大学威尔士奖,以此为基础的《经济分析基础》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1958年,他与r·索洛和r·多夫曼合著了《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一书,为经济学界新诞生的经济计量学做出了贡献。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生产要素报酬就是生产要素的收益,要素报酬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也就是要素的边际生产率。

在短期内,虽然产品价格会因为国际贸易而发生变化,但生产要素还来不及在部门间流动。因此,国际贸易在短期内只影响产品价格。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一国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上升,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会下降。由于mpl和mpk不变(因为生产要素不流动),而出口产品价格(px)上升,所以出口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wx,rx)都会增加。反过来,由于进口产品价格(pm)下降,进口竞争行业使用的劳动和资本的报酬(wm,rm)都会减少。也就是说,出口行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受益,而进口竞争行业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受损。

长期来看,生产要素可以在各产业间自由流动。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就要结合产品价格和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变化来分析。由于贸易的结果使出口行业的资本和劳动受益,报酬提高,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和劳动就会向出口行业流动。这里我们假定出口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进口竞争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的。这样,进口竞争行业的资本-劳动比率较高,当本国进口竞争产品产量因国际贸易而减少后,转移出来的资本就比劳动多;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行业的劳动-资本比率相对较高,在出口产品产量扩大后对劳动的需求大于对资本的需求。这样,从进口竞争行业转移出来的资本多,但需求少;转移出来的劳动少,但需求却更多。结果就是资本相对过剩,劳动相对不足。如果两个行业都按照原来的资本-劳动比率生产的话,就会有一部分资本闲置下来。

但是,当资本过剩时,它就会变得相对便宜,这样闲置的资本就会被两个行业吸收,以用来替代相对稀缺从而昂贵的劳动(这里我们假定劳动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这样,两个行业都会比贸易前投入更多的资本来替代劳动,于是它们的资本-劳动比率都会比贸易前提高。由于资本投入增加,各行业中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而资本边际生产率则因为资本投入增加而下降。结果对出口行业而言,由于px提高,mpl也提高,所以wx也就上升,也就是出口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对进口行业而言,由于pm下降,mpk也下降,所以rm也就下降,也就是进口竞争行业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下降。

在以上的长期分析中,国际贸易对出口行业资本报酬的影响以及对进口行业劳动报酬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推导来说明这两种要素报酬的变化:我们的分析一直假设贸易前两个国家国内要素市场是均衡的,这样,出口行业的工资水平和进口行业的工资水平就是相等的,即wx = wm,同样,出口行业的利润水平和进口行业的利润水平也是相等的,即rx = rm。在贸易后的要素市场也将形成均衡,从而进出口行业的工资和利润在新的均衡状态下也必然是相等的。这样,开展贸易后,我们已经推导出出口行业的工资将上涨,进口行业的利润将下降。那么,在贸易后wx = wm,rx = rm的情况下,进口行业的工资水平wm也会上升,而出口行业的利润水平rx也会降低。

把以上分析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长期来看,开展国际贸易后,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提高,而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会下降,而且无论这些生产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都是如此。这个结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wolfgang stolper)和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论证的,因此称为"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从上面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发生国际贸易后,由于生产要素报酬(价格)是产品价格与要素边际生产率的乘积,所以生产要素报酬的变动会超过产品价格的变动。这一结果被称为国际贸易的"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只要存在产品价格的差异,两国就会继续开展贸易,但最终的结果将是两国两种产品的价格完全相等,而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完全相等,此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贸易也就停止。两国间开展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相等这一趋势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由于这一定理是由萨缪尔森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逻辑论证的,因此该定理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学术思想

萨缪尔森: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

1931年,聪明勤奋的萨缪尔森,在十五岁的时候就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尽管他进入经济学的领域纯属偶然,但结果证明,经济学这一行如天造地设般适合他,用他自己的话9月2日(芝加哥大学开学的这一天)才是他真正的生日。

进入大学后,他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学习,博览群书。他爱好广泛,课余常把做高等数学习题作为自我消遣。他对物理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初入大学时,萨缪尔逊年纪虽轻,但沉着稳重,喜欢思考。他对前人的理论总抱着审视的态度,寻觅理论尚未完善或不完美的地方。萨缪尔逊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学士学位,其平均成绩是a,随后他从容地进入哈佛就读。进入哈佛大学后,萨缪尔逊的眼界大为开阔,这里的学术思想与芝加哥大学迥然不同。

面对着各种学术流派,他更加刻苦地探讨和研究、类比各种学说的异同,找出他们的不足。1936年,即来到哈佛大学一年后,萨缪尔森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以敏捷的思维、广博的知识及实干精神,赢得了哈佛大学经济学权威人士阿尔文·汉森教授的青睐。汉森收萨缪尔森做自己的助手,这使他对各种学派的研究更为深入。他不断地探讨汉森的学术思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也为自己选择研究的主攻方向。

1936年,自英国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以后,美国许多经济学者对凯恩斯的学说大感兴趣,萨缪尔逊的导师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原来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自由放任",后来转而成为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传播人,把凯恩斯主义移植到了美国。他不但继承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而且把这种学说理论通俗化,还做了一些补充发展,后来成为美国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权威人士之一。萨缪尔森纵观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感到确有可研究之处,于是师生协作,不断宣传凯恩斯主义,并对它做了进一步的补充。这样,汉森和萨缪尔森便成为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而萨缪尔森对研究凯恩斯主义所做的贡献远比他的导师大得多。

萨缪尔森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新阅读了从威廉·配弟到亚当·斯密,从李嘉图到马歇尔、瓦尔拉斯以及帕累托、庇古、凯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纵观整个经济思想史,并以新的眼光看待凯恩斯主义。

乘数-加速原理

针对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投资乘数论"和"就业乘数论",汉森认为,乘数论不足以说明问题,原因是乘数论没有说明一定量的投资如何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增加,也没有明确收入(或消费)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动。因而只有把加速原理(关于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导致投资量变动的理论)和乘数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估计乘数的作用,并解释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波动现象。

萨缪尔逊注意到了乘数论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在导师的提示下巧妙地把两者合为一体,于1939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乘数分析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并首创经济波动的模型,指出政府开支对国民收入的重大作用。西方经济学界认为,这一开创性的研究是他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

经济学界的通才

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他根据所考察的各种问题,采用了多种数学工具,使用了既包括静态均衡分析,也包括动态过程分析的方法,这对当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许多理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萨缪尔森对静态、比较静态、动态三者的联系和区别,做了精辟的论述。在一般均衡论方面,他补充并发展了希克斯关于静态一般均衡稳定条件,进一步发展了均衡的极大条件、均衡位移和提·查特莱尔原理,并举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经济实例,说明数理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在福利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首先对所有在这一领域中创建各个学说的先驱者的著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尔后,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经济学,并和汉森为国家福利论的建立和在实际生活中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论述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自庇古(一位伟大的古典经济学家)以来在福利经济方面少有的理论之一。

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萨缪尔森补充了比较成本学说的"赫克谢尔-俄林定理",对贸易国之间的生产要素价格趋向均等的条件作了严密论证,被西方人士公认为"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逊模型"。他论述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国利益的影响,被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由于萨缪尔森在经济理论界全面开创性的研究,麻省理工学院在1947年提升他为经济学教授。同时,美国经济学会吸收他为会员,并授予他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章。

税收思想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在《经济学》一书中论述的税收理论和政策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税收性质、税收原则、税收影响:

税收性质

"在决定如何向他们自己征税时,人民实际上所决定的是如何把满足社会需要的资源从各个家庭中取出,从他们所拥有的企业中取出,以备作为公有物品和劳务来使用。"在这里,萨缪尔森指出了政府的税收是来自对私人部门的征收,这是税收的第一次再分配;另一方面,他认为,政府取得的税收主要用于转移支出,这是第二次再分配。"国家也在福利转移支付上花钱,把钱给予社会上某些人,以便用于他们的私人需要。"他进一步分析,税收的上述两次再分配是对社会有利的,是公平的,因为税负是"落于富人,而不是穷人","落于有形资源(如土地和财产),而不是劳动力所有者身上"。十分明显,萨缪尔逊企图通过对税收经济性质的分析来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是一种公平分配,它抹杀了资本主义税收的根本性质,掩盖了资本主义国家税收的真正来源。

税收原则

萨缪尔森对传统理论中的"利益原则"和"牺牲原则"两个税收原则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个原则固然重要,但他们却存在选择上的困难。"设想甲乙二人一切相同,其唯一不同之处是乙的财产和收入为甲的十倍。这是否意味着乙为警察保卫缴纳的税款的绝对量应和甲一样?或者为了支付警察费用,乙应缴纳同一比例的收入?或者,由于警察需用较多的时间来保护富人的财产,境况富裕的乙必须用收入的较大比例来付税才算是偿付了他在警察费用中的公道分额?"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采用兼顾两个原则的公平合理原则,分别按横的公平和纵的公平征税。"对于情况相同的人征收相同的赋税;对于情况不同的人,征收不同的赋税。"为此,一国应采用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税收影响

税收对经济有较大影响,这种影响反映在许多方面:

一是影响收入分配。萨缪尔逊是通过洛伦兹曲线来说明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的。

二是税收对劳动力的影响。在一些场合,如劳动力工资较低或税率较低,所得税可以刺激劳动者努力,而在另一些场合,如累进税率较高,所得税则可能妨碍劳动者努力。

三是税收对投资的影响。萨缪尔森认为,累进税会给风险投资带来不利影响,累进程度越大,这种影响就越大。但是,累进税同时也有对这种影响的抵消作用,因为"税款取自仅仅花费其增长的收入的微小部分的节俭的富人,而不取自花费其一切的穷人。以此而论,累进税可以把消费的力量保持在高水平"。消费水平高,自然对投资有利。

四是税收对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影响。萨缪尔森认为,税收对消费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增加税收,使得"我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将降低,而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又使我们减少消费支出"。他分析到,消费支出的减少必然使消费曲线下移,较低的消费曲线自然相交于较低的国民收入曲线,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结论是,税收的增加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下降。

人不轻狂枉少年,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知己存盘里!喜欢就分享给您好的好友吧!如有想要投稿或有疑问请邮件反馈到day7765@qq.com。

相关文章

  • 生活中的科学小实验

    不如带娃做做小实验吧!从简单的实验中激发孩子好奇心,启发孩子科学思维。今天,积木育儿为大家准备了5个在家就能完成的科学小实验,需要的材料也是非常简单,基本不用外出购买。此时此刻,虽然我们困在家,却也获得了宝贵的亲子共处时光。不如从今天起,定个小目标,每周最少陪孩子做个科学小实验,培养孩子从观察到事实——再用逻辑推出结论——到审辩性看待结论——再到实践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思维。

    2024-01-08 阅读 (91)
  • 生活中常见的静电放电现象有什么.

    生活中常见的静电放电现象有什么

    6、除以上的例子外,还有常见的塑料袋与手之间的吸引,存粮食的谷仓会出现自发性的爆炸,在制造过程中电子元件的损坏等等,这些都是因为静电现象。3、冬天脱毛衣的时候总是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黑暗的时候会看见毛衣“喷火星”,这就是因为衣服摩擦而产生的静电放电现象。 1、显示设备容易产生静电,比如我们常见的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电视荧光屏等很容易吸附一层层的灰尘,就是因为有静电的原因。

    2024-02-21 阅读 (87)
  •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议论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议论文

    生活中,有很多美的东西。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欣赏曲亭水库那独特的美,更欣赏那位小姐姐高尚的心灵美和外表美的统一。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篇作文,作者描写了水库优美的景色,但也发现了环境中的不和谐,同时更发现了一个心灵美的小姐姐,在她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把水库周围清理干净,从而一切都变美了。文笔细腻,描写生动,值得借鉴。

    2024-02-17 阅读 (84)
  •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只要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美,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既可以是他,也可以是你,还可以是我们自己,美就在我们身边。美,可以是家人的日常生活,可以是孩子的作品,可以是朋友的赞美,也可以是……,美就在我们身边。

    2024-03-01 阅读 (84)
  • 生活中的摩擦力研究报告

    1896年,原子力显微镜被发明,人们可以从原子层面上研究摩擦力的本质,prandtl-tomlinson模型基本被证实了。后来超快激光被人们发现,人们又可以进一步研究摩擦过程中声子的耗散,电子耗散以及结构的演变。总的来说,目前主要认为摩擦力是表面之间的黏附,表面的粗糙程度,表面形变等多种复杂情况组合产生。无论是表面原子间的黏附,还是表面不平整的相互刮蹭,都是分子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力,其本质就是一种电磁相互作用力。

    2024-02-19 阅读 (81)
  • 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2000字.

    生活中的博弈论论文2000字

    “汉大三杰”都是个人物,敢想、敢干、敢爱,在和对手的博弈中成就着精彩的人生。刘必定眼光毒辣,狡黠。在博弈中被自己人坑进了监狱,在监狱中他不断充实自己 ,和同寝室的犯人称兄道弟,拿下了月亮沟锂矿开发权。在经历过风风雨雨后,祁小华还是愿意陪着一无所有的刘必定东山再起。可是因为汤加和受贿案的牵连,刘必定面临第二次牢狱之灾。而他把新公司和月亮沟的开发权全部交给了祁小华。表面上花心的刘必定实际上对祁小华情深意切。

    2024-02-16 阅读 (80)
  • 生活中如何美白脸部.

    生活中如何美白脸部

    好啦,以上就是小编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关于女生想要美白的一些生活习惯小技巧方面的全部内容了的,虽然看似没有什么太高的科技含量,但是都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去做到的,并且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皮肤都会回馈给到你,让我们一起悄悄变美变更漂亮吧!所以这期内容tina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关于生活中想要美白最需要做的5个简单有效美白小技巧,让你少花钱也能拥有好皮肤,悄悄变美变漂亮,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024-03-01 阅读 (80)
  • 网络生活中要求人们形成道德自律是因为网络生活的.

    网络生活中要求人们形成道德自律是因为网络生活的

    网络虽然是个虚拟的空间,但并不是法外之地,也不应成为道德的真空地带,对于大学生这类特殊网络群体,虽然已经年满18周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家庭教育是大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绝对主体,要给孩子们讲好“网络道德第一课”为此。现阶段由于没有较为明确的网络道德规范,所以网络道德仍需要依靠每一位网络主体的道德自觉,来把控规范个人的网上行为。

    2024-02-20 阅读 (78)
  •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例子.

    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例子

    这种情况固然存在,但更多的是因为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只报道其中比较极端的例子。没错,这就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经济中面临的最大困难,那就是信心。前些年房价不断的上涨,很多购房者经济条件也普普通通,不得不把三代人的钱包全部掏空,并且预支了未来30年的收入,目标就是尽可能拥有自己的房子。但现在不少的城市房价已经下降了,但买房的人却减少了,不是没钱,是有钱情愿存在银行,也不愿意买房子。

    2024-02-26 阅读 (77)
  • 生活中的博弈论选修课是什么.

    生活中的博弈论选修课是什么

    巫老师:选修课是在培养方案之外的供学生选择性修读的课程,它就应该多元化、多样化。而选修课为什么可以做到多元化,因为每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爱好就是多样的,这恰恰也是选修课开设中需要结合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选修课“稀奇古怪”是正常且向好的现象,与培养方案上中规中矩的必修课不一样,选修课给予的是一个更自由的空间,学生在其中可以接触到最新鲜的、最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知识和思考,正是因为这个不一样,才成就了选修课的意义所在。

    2024-03-31 阅读 (75)